设想这样一个场景:你住的楼栋大范围墙皮脱落、管道漏水,正头疼怎么筹钱维修时,出现了一笔救急资金。
现在,这个场景或将成为现实。8月23日,在国新办举行的“推动高水平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,研究建立房屋体检、房屋养老金、房屋保险三项制度,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。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开展试点。
此消息一出,迅速引发广泛讨论。房屋是什么?为何需要出台相关制度?资金从哪里来?需要老百姓掏钱吗?记者正常采访多位专业技术人员解答上述问题。
“房子像人一样也会变老,老了也会生病。”董建国在发布会上如是说。为了给房子“定期体检”“看病治疗”“健康养老”,保障房屋安全的3项制度——房屋体检、房屋,以及为前述两项提供资金的房屋制度酝酿落地。
为何要加快推进该制度试点?因为我国的旧房子慢慢的变多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房屋占比接近20%。以此次试点的上海为例,全市城镇既有住房建筑面积超过7.6亿平方米,大量房屋开始步入“中老年”。未来慢慢的变多房屋面临维护、改造,资金需求量大。
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8月26日在回应公众关切时表示,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,是进入城市更新时期后,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,既管基础,又管长远。
事实上,我国早在1998年就出台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》,居民在购买商品房时,需缴纳一笔“住宅专项维修资金”,由专用账户管理,用于房屋后续的修缮。
但这部分资金的情况不容乐观。来自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目前,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1万亿元,上海、北京、杭州等城市结余超过百亿元,但累计使用资金仅占累计归集资金的10%左右,成都和深圳分别约为4%和5%。
一方面,大量在1998年前建设的房屋缺乏住宅专项维修资金,还有不少老旧小区的缴纳水平按多年前的物价水平缴纳,资金体量不大,而这部分房子恰恰更需要维修;另一方面,北上广深等城市则沉淀大量资金未有效利用,且单项使用率不均。“随着要维护、改造的老旧房屋占比提升,仅依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难以满足,亟须增量资金入场。”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。
在我国住房进入存量时代的大背景下,房屋养老金成为旧房修葺资产金额来源的重要补充。“小修小补通过物业管理费承担,大修大补通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,未来的房屋体检、重大损坏修补的兜底等,则通过房子养老金发挥作用。”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,保障住房维修资金的多元化、多层次体系正在加速成型。
在发布会上,住房城乡建设部强调:“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,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。”
不少网友发出疑问:钱从哪里来?需要掏钱吗?甚至有声音质疑“房屋养老金是变相征收房产税”。
对此,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,房屋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所组成。个人账户就是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,交存按现行规定执行。公共账户由政府负责建立,从试点城市看,地方政府能够最终靠财政补一点、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筹集,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渠道,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,不会增加个人负担。
此外,住建部的官方媒体建筑杂志社发布社评文章称:“房屋养老金不是房地产税,公共账户不需要出钱。”上海辟谣平台也于25日明确表态,政策是按“不增加个人负担,不减损个人权益”的原则制定实施,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公共资金,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,不会加重业主负担。
关于中国特色房屋养老金体系,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分析指出由“个人账户”“公共账户”和“补充商业”三部分组成。
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进一步解释,个人账户即由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平移而来,新增的“公共账户”后续是由政府筹资建设的,此外居民还可以自主配置商业房屋保险做补充。“总体来说,房屋养老金制度不增加业主负担,同时也有效保障了后续房屋的维修管理。”他说。
“公共账户”发挥哪些作用?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阎建军分析指出,首要用途是房屋公共体检,同时也用于房屋应急托底保障,甚至对于没有缴存专项维修资金或维修资金使用存在困难的房屋,先行垫付资金开展紧急维修,消除安全隐患。
至于公共账户的筹资渠道,李宇嘉认为:一方面,原有资金挖潜,包括物业费、专项维修基金结余、公积金增值收益等;另一方面,社区公共空间(包括商铺运营和租赁、小区摊位出租、停车场、广告牌、会所和体育设施等)的运营收益;再有就是水电气网等管线修缮更新时,由管线单位出资;再比如,政府性基金和财政奖补投入、中长期特别国债等。
另外,房屋养老金怎么样去使用也广受讨论:个人养老金需退休才能领取,房屋养老金是否也要达到一定楼龄才能使用?
不少专家觉得,房屋养老金不考虑楼龄,而是考虑需求。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认为,房屋养老金是要实现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,即使楼龄不长,符合资金使用上的要求的就可以动用这笔资金,“不是说楼龄一定要达到25年或者30年才能用养老金。”
目前,各方期待细则的出炉,尽管对部分细节有一定争议,但都肯定这项制度推出的重要意义。更多专家觉得,房屋养老金是要建立一种共担互助的房屋修理维护制度,个人账户即使要缴纳资金大概也不会很高;从操作层面来看,制度的意义或许更多是撬动更大的社会价值,由此也更强调对接市场化的保险制度。
住房城乡建设部已明确,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,是为房屋体检、房屋维修、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。分析指出,保险具有天然的风险管理和防灾防损功能,对提升房屋安全大有帮助。
首先,用房屋养老金购买房屋保险,达到“花小钱办大事”的效果。保险制度是利用大数法则分摊和转移风险,尤其在面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房屋破损时,通过保险“兜底”能及时提供经济补偿。
其次,保险制度对于房子体检有推动作用。近年来,保险行业也正做好“风险减量管理”服务,在房屋保险领域,保险公司会对房屋安全进行严密的关注和评估,引入各种房屋体检、养护资源,帮助提升房屋安全,与当前我国重视的房屋事前安全检查不谋而合,实现房产业主和保险业“双赢”。
再次,补充商业保险能满足多元化的住房安全保障需求。像电梯维修保险、外墙修葺保险等保险,可依据需求进行投保,为重点领域加固“双重保障”。
饶是如此,我国的住房保险市场目前仍动力不足。瑞士再保险2023年发布的《中国家财险市场:服务撬动住房保险未来价值空间》报告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家财险保费收入98亿元,仅占财产及意外险市场总体保费收入的0.8%。
究其原因,一方面,以家财险为主的传统房屋保险同质化严重、出险率较低,客户感知度低,投保意愿并不强;另一方面,由于缺乏政策强制性,保险公司展业难形成规模,其销售积极性也弱。
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城市是浙江宁波,也是最早试点“住房养老金”制度的城市。2015年,宁波在镇海区试点城镇住房综合保险服务,由财政出资为辖区内城镇住房购买保险和服务,启动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模式,开创了利用现代保险制度参与危旧住宅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先河。
江苏泰州在全国首创“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模式”,由市级住宅维修资金管理机构设立统筹账户,通过“政府支持引导、企业应保尽保、业主自愿参保”的形式,保障所有参保房屋的维修支出。
在广东,今年3月,广州市住建局也印发《广州市城镇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实施方案》,提出“借助保险的市场化作用,为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提供巡查、检测、监测、赔付服务”“建立健全城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”。据记者了解,方案落地后,有医院、学校等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投保,不过民用建筑尤其是存量物业的投保意愿较低。
有保险业内的人说,政策引导和支持是行业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随着政府层面公共账户的设立,或将更大力度推动房屋保险发展,这一险种也有望成为财险机构未来重点发力的领域之一。
房屋“养老”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问题。我国现阶段推行房屋养老金,会面临哪些挑战?
在业内看来,还需要完善配套法律和法规、完善资金归集和续筹机制、建立按时进行检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等,一系列难点仍待攻克。
以个人账户的资金归集为例,有几率存在两种需要补交的情况。一种是房屋之前没有交过这笔维修基金,比如非商品房,还比如在1998年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出台之前的大部分住房;另一种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,如果低于初期金额30%,考虑到未来房屋体检、修缮等支出,或许也需要补交。而这些资金实现顺利归集需要制度保障。
放眼全球,英国、美国、荷兰、新加坡等国家,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已在房屋养老金制度上先行先试,提供了“他山之石”。
例如,通过立法对房屋养老金的管理、收缴和使用进行规定。这项制度在新加坡叫“备用金”制度,来源于其1968年制定的《地契分层法令》;美国则通过制定《统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》《公寓所有权创设模范法》《统一共同权益产权法》对房屋维护资金的管理、收缴和使用进行立法规定。
例如,英国的住房维修制度投融资模式已逐步由政府补助转向政府借贷、资本发行、私募基金等;荷兰建立了融资担保机制,使住房协会成为吸收社会资金和专业力量的重要载体;中国香港则通过增加公共资金、金融机构贷款、法定机构发行债券、私人资本投入等多种融资手段,形成了多元供给的资金结构。
以美国为例,美国业主协会通常会购买物业保险,弥补自然灾害、意外事故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事件所造成的损失。保险还可以为电梯、空调系统、屋顶等公共设施和设备提供额外的保障。在中国香港,维修资金管理制度中也包括保险制度,如果为社区公共设施设备投保,当设备因意外需要维修时,保险公司将会进行理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