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八两月是空调维修的旺季,本报在此期间接到不少有关空调维修的投诉,不乏对品牌空调特约维修点的抱怨。记者调查发现,特约维修点存在无正规门面、服务外包等行为,虽挂了品牌的牌子,但实在难以让人放心。
好在已于8月1日起实施的《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》将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利益:今后家电维修工上门服务必须带好上岗证、零配件收费标准、提供服务凭证及开具发票。市家电行业协会也表示,会着重监督品牌商对特约维修点进行管理。
记者在松下空调官网上查询到了一家位于彭浦新村的特约维修点,名为“上海汇采商贸有限公司”。原本记者以为开在居民区的特约维修点至少有门面可供消费者识别,但实体探访后发现该点就是普通生活区。
记者获悉这家特约维修点坐落于闻喜路上的一旧民宅,因各户家门口并未显示具体几室,记者无法第一时间找到网点。一位居民根据记者的描述指向不远处一户人家:“你说的空调维修应该是这家吧。”
该户的谷女士证实了邻居的说法,她和记者说:“我们确实是松下的特约维修点,合作已经两三年了。”对于记者对门面的质疑,谷女士坦言此处仅是生活的地方,公司真正地址在别处,如需维修先留个联系方式即可。
谷女士说,他们家并不是随便挂个牌就成为特约维修点的。“我们是签过协议的。”不过她坦言,公司维修工就两三人,且有没有维修资质她并不清楚。
记者调查发现,特约维修点普遍不只为单一品牌作售后服务,为两家、三家品牌服务是家常便饭,而为了多赚钱维系收支平衡,“一对多”也不必大惊小怪。
大宁路上一家空调特约维修点的钱老板坦言,虽然和品牌签合同时不涉及到金钱,但如果不往上塞钱,不认识圈内的朋友,维修点根本混不下去。
“你想啊如果你不给品牌一点好处,人家就不会给你太多单子做,你没单子做就赚得少,搞不定还会赔本,这样的维修点和‘挂个牌子’有啥区别?”
对钱老板的话,一家位于运城路的某品牌特约维修点也给出了肯定意见。“即便你符合入门标准,但不认识人谁让你进这门槛?”
数家特约维修点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手下的维修工具有维修资质,且经过品牌半年一次或一季度一次的培训。但记者也了解到,旺季时维修点招临时工、旺季工现象普遍。
对于招临时工的做法,多数维修点给出的理由是“旺季生意太好,人忙不过来”。有网点就表示,家电维修特别是空调维修有强烈的淡旺季之分,因淡季时生意惨淡,网点不太可能有大量的长期工,“否则利润平摊下来还不够分工钱”。而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旺季时网点人手不够,招临时工就变得“顺理成章”。
虽然采访中多数特约维修点均表示临时工也有上岗证,但坦言基本没经过品牌的培训。
在业内摸爬滚打近20年的老李谈到特约维修点乱象时表示,“乱收费”和“疏管理”是两大顽疾,而上述两点“无一例外是人的问题”。
老李坦言,不少品牌特约维修点为多赚钱,常常在品牌定的维修价格标准上私自上浮,甚至会采取“无病”的做法,造成消费者吃暗亏。“如果消费者没有让修东西的人出示维修价格标准的意识,修东西的人可能将每项修理项目的费用增加几十元甚至上百元”,老李说,“如果维修工上门查看后发现空调没问题,为了不让自己只收取上门费,可能采取硬说空调哪儿坏、哪儿需要加工等话语。这种话专业相关知识太强,消费者又不懂,纯粹是维修工说了算。”
而另一位业内人士老俊则透露,某些品牌在上海的特约维修点较少,这就有几率存在特约维修点将售后服务外包给私人家电维修(品牌“李鬼”家电)的现象。“比如特约维修点收到上头派发的一单,感觉来回一趟不划算,就将活外包给私人,由私人上门维修并收取费用,而这些费用在很大程度上会较高,因为要和特约维修点利润分成。”
相关资料显示,目前上海约有1.8万名左右的家电维修工人(包括品牌特约维修点),其中具有资质的仅占总人数约三成。而老李和老俊均向记者表示,没有哪个品牌能保证特约维修点不出现任意的毛病,而这时品牌的管理就很重要。
对此,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富春表示,协会从未间断过对各大家电品牌特约维修点在人员、场地、设备这三方面的监管。“许多品牌旗下多数特约维修点均为我们行业会员,监管着重在人,像我们的会员单位能承诺按规定为广大购买的人服务”,李富春说。
不过秘书长也坦言,不排除业内“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”的现象存在。“上海本地几乎没人做维修工了,绝大多数为外来务工者,有几率存在个别从业人员为自身利益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。”
李富春表示,品牌维修点从业人员的维修资质理应由企业重点管理,而协会也将一同监管,尽可能的避免品牌特约维修点“坑人”行为。